一觉醒来,网约车、出租车司机感觉天都要塌了……
小年轻灵活就业、中年人失业后的退路之一也要被堵住了……
这一切的“罪魁祸首”是被推上各个平台热搜的萝卜快跑。
网络上传言,武汉有1000辆萝卜快跑满大街接单;官方回应,实际只有 400 多辆无人驾驶汽车。
但是,消费者太热情,订单都爆了,接不完,根本接不完!
大家可别误会,这里面真不是尝鲜档居多,而是真有不少复用频率挺高的用户。
但仅仅是这样还不能将出行行业劳动者的“仇恨拉满”。
萝卜快跑打出的广告语为:不挑单、不拒载,更靠谱的自动出行黑科技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简直不能太棒,车内没有司机,不用做无谓的交流,并且目前网约平台参差不齐,个别司机的素质需要提升,小平台的司机会在车上开窗抽烟、嗑瓜子看春晚,这我就遇到过,可惜当时没有拍下来!
网约车司机看到乘客的距离较短,就会打电话过来叫退单,或者是拒载等。
如果不是专车的话,一般的网约车里面都会携带各种气味,消费者本来不晕车,进去可能就瞬间晕车;至于晕车的消费者,直接yue了……
而萝卜快跑,一个无人驾驶网约车,里面没有安全员,车子自己会动,社恐的小伙伴不会尴尬,车内没有气味,不会因为短途而拒载,乘客可以在车内播放自己喜欢的歌曲,适合自己的温度等等……
简直是“i人专属座驾”有木有?
再加上萝卜快跑是无人驾驶,不会出现疲劳驾驶,提供 7*24 小时的不间断服务!
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讲,有了萝卜快跑,晚上打车的出行危险系数降到了最低!
当然了,除了上述的点之外,萝卜快跑最关键,最重要的点是便宜,便宜,还是便宜。
有网友分享,不到十公里的路程,最后叠加红包,结算付款仅需4.99元。
如果是在出行平台打网约车,同样的路程,武汉网约车的计时费用差不多为20元。
其他网友分享,“两公里的路程,用萝卜快跑仅花费了1.99元,乘坐舒适,空间大”,“平时10块左右打车费的路程,用萝卜快跑只花了1.55元,比公交车还便宜”……
还有人给大家算了一笔账,十公里的路程,普通网约车需要费用为18-30元,而萝卜快跑的费用仅需4元-16元。
真的太便宜了!
不过,等等,这个剧情是不是有点相似?
当初网约车兴起的时候,平台之间的竞争,与传统的士竞争,那场打车价格大战,让大家实现了“打车自由”。
如今,历史又重演了,只是角色调换,网约车成了传统的一种。
这些重锤还不算什么,真正让网约车司机心态崩了的是收入!
据湖北发布官方信息,如今武汉市无人订单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,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。
作为对比,广州去年12月到今年5月,网约车日均订单量从14.21单下降到12.22单,日均营收从343.34元降至311.63元。
还有数据统计,萝卜快跑一个月的订单量高达300万,平均下来,每辆车每天能跑100单。
夺少?你说夺少?
要知道,普通网约车司机一天最多只能接到50单,这仅仅是萝卜快跑一辆车的一半,就算是全月无休,以及在没有扣除用车成本等的情况下,他们的月收入很难突破万元。网约车司机们不由得哀鸿遍野:我TM连开出租车的机会也被夺走了。
AI确实提升了效率,人力所不及;AI确实也降低了营运行业中人为导致的事故;但AI无法拯救消费降级时代下的焦虑...
网络上高呼,智能时代要来了,大家的生活就要发生改变。
因此,波及的不只是出行行业,还有快递行业、外卖行业、保洁行业等……
顿时,网络上的声音无非分为两种,一种消费者,另外一种是劳动者。
纯消费者肯定是高兴的,用低成本体验未来发展趋势的科技,何乐而不为呢?
而劳动者,则被焦虑感、危机感、无力感等笼罩!
科技发展得太快,他们走得“太慢”,岗位要被智能替代,对失业的恐惧,对未来的迷茫,肩上的重担怎么办?
不得不感叹一句“我们老了,时代变了”!
萝卜快跑等无人驾驶网约车,真的能淘汰出行平台吗?
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显然是不行的。
首先是覆盖率和数量,目前萝卜快跑仅在11个城市投放,譬如武汉计划今年投放至1000辆,但目前仅投放四百多辆,而武汉市内的网约车司机就超过了 2.4 万名,而且还没有加上出租车司机。
其二,是技术问题,没能达到真正的“车路协同”,无人驾驶技术有待提升;有网友反馈,萝卜快跑就像刚拿驾驶照的新手,驾驶过程中,前方路面飘来一个黑色塑料袋,萝卜快跑会将其判断为障碍物,选择减速停车等塑料袋飘走。
私家车用户反馈,萝卜快跑在路上驾驶太过于“紧张”,驾驶过程中有频频减速、停车等习惯,容易造成交通拥堵。
其三,覆盖率和技术不完善,导致消费者不能体验便捷的出行体验,譬如广州使用萝卜快跑打车,要在指定地点上下车,不能随时随地坐上就走。
还有可能出现宕机的情况,需要后方的安全员进行调整,耽误了消费者的出行时间。
其四,法规和安全性,此前萝卜快跑在武汉街头与行人发生相撞,官方给出的解释是,该事故为萝卜快跑“与一名闯红灯行人发生轻微接触”。
该事件发生后,直接登上热搜,不得不让消费者对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安全性能进行全新审视。
甚至还有人拍到萝卜快跑的后台模拟器操控,认为这并不是无人驾驶,而是有人在后台控制,亦或者是驾驶。
这当然不是,图片中的工作人员是后台和云舱安全员,主要负责实时监测车辆状态,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干预;如果车辆出现异常、故障,或其他需要接管的情况,系统会自动将车辆画面切出来,由云舱安全员接管;因车辆异常造成的接管,也要记录并反馈。
随着技术的升级,譬如武汉的萝卜快跑的安全员接管车辆比例从去年的1:4,变成了今年的1:10,也就是一名安全员盯着十辆车。
这么算下来,萝卜快跑的成本,从研发、制造、运营、人力等成本,都是超亿元的投资。
这几年,年年都说是无人驾驶的商业大年,然后自动驾驶公司年年亏钱,入不敷出。
可以说,萝卜快跑比网约车司机还要焦虑。
萝卜快跑能冲上热搜,一部分是来源于网约车司机自己的内耗,一部分是背后公司的营销,毕竟那个男人凭一名员工,一瓶两块钱的怡宝,发布会洗个头就能冲上热搜好几天,这营销方式一点也不比雷军差!
至于出行平台?人家早期的投入,让网约车司机吃到了甜头,之后平台之间大鱼吃小鱼,早就盆满钵满了。
那么等到萝卜快跑好起来,出行价格也会随之升高,这是必然。
网约车司机的焦虑,大多源于出行行业的饱满,以及不景气,要知道广州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,网约车数量从9.74万辆增至12.12万辆,注册驾驶员从12.91万增至13.85万。
门槛变低(灵活就业蓄水池),入场的人越来越多,市场竞争越激烈,蛋糕就会变得越小,从事者肯定是开始慌了,变得焦虑不安。
至于网约车司机会不会被无人驾驶代替,就目前情况来看,暂时是不可能,只能是慢慢试点推进。
估计是现在网络上舆论比较大,萝卜快跑风头太大,被爆出停运的消息,这个操作有点迷,难道是看到外国Waymo被扎破轮胎,这是要避风头?
汽车圈“顶流”周鸿祎发微博称,现在网约车司机因为害怕无人驾驶而失去收入来源,那么可以卖一辆Robotaxi,代替自己去跑活儿。这样,既不用自己拉活儿,又能保有收入。
这跟网友的想法不谋而合。大家觉得可行吗?
对于智能无人驾驶网约车,大家是什么看法呢?